久久医药网
首页>医药库> 冒出几百家医疗基金 能判断精准医疗真假吗?

冒出几百家医疗基金 能判断精准医疗真假吗?

时间:2017-05-01 来源:久久健康网

11月16日,被视为“中国版JPMorgen大会”的“首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苏州继续召开。

大会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与中国证券业协会共同主办。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中组部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苏州工业园区作为支持单位,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百华协会、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上海东富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协办。本次大会还获得国际知名投资银行JP.摩根大通集团的参与和支持。贝壳社为本次大会提供媒体支持。

精准医疗分会场的专题讨论环节,邀来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新海生物首席运营官李峰、泛生子基因首席科学家阎海、凯杰(苏州)转化医学研究董事长兼CEO张亚飞,为大家解开精准医疗的真假之谜,以及液态活检、IVD等细分领域的行业风险。

液态活检不可避免“杀成红海”

陈鹏辉:据悉,目前国内涉及液体活检的企业已经有100多家,那么这块市场究竟有多大?

张亚飞:我觉得这个市场还是比较大的。它下面又分为两个板块:诊断和早期筛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公司都把精力集中在诊断上,但我认为未来市场潜力更大的是早期筛查。现在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庞大,尽早筛查出潜在的健康风险是个很大的市场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我认为早期筛查市场会非常大。

李峰:2015年J.P.Morgan发布过一个报告,称到2020年,全球的液体活检市场总和应该是230亿美元(不包括中国)。今年年初,也有人预测,中国的市场会在200亿人民币左右。

中国目前在这个领域的企业有100多家,其中超过90%都是做基因二代测序的,机器基本采用的是Illumina或ThermoFisher的,试剂是封闭系统的,没有形成壁垒的东西,大家都能做,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杀成红海”,可能最后有一家通过并购能活下来。

精准检测已开始精准闭环待形成

陈鹏辉:最近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两篇捅破“精准医疗”泡沫的重要文章》,里面有个鲜明的观点:精准诊断虽然已经开始,但精准闭环还没有形成——很多疾病精准诊断出来之后,还没有与之对应的精准治疗方法,所以目前精准诊断真正帮助到的病人只有1.5%。你们怎么看?

张亚飞:中国跟美国的IVD(体外诊断)审批过程是完全不一样的。在美国,诊断产品一定要和药物捆绑,要支持某个临床实验,真正能够帮某个药筛选病人,有了这些数据,才有上市的支持。但在中国不一样,只要到医院去拿到一定数量的样本,证明诊断结果,可以跟任何药没有直接的挂钩,就可以获批。所以,中国审批机制本身跟国外是有一定差距的。但是现在,据我所知,CFDA在审批IVD的时候已经开始问,产品支持哪些临床实验,相信今后肯定会和国际接轨,充分诊断产品能够帮助某一种药筛选病人,并且增加临床的成功率,这才能证明IVD起到了作用。

阎海:刚才提到,精准诊断真正帮到的病人只有1.5%,但以科学家的角度,我认为是100%。就拿脑肿瘤来说,虽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同样的病理变化,但其实有3种不同的亚型病人,针对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都不一样,你不做(基因检测),你不知道哪种方法有效。

目前,液态活检是唯一一个能够及时跟踪肿瘤变化的方法。这个领域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但是真正释放还需要满足一些条件。比如早期的肿瘤在血浆里是看不到的,技术上没有达到为健康人提供早期活检的方法。另外,诊断过程中对病人带来的焦虑感和经济压力也不可回避。体外诊断的市场爆发点来临之前,必须在技术上达到敏感、特异的要求,还要在产品上做到服务的特别到位,完成诊断之后的闭环。另外,还需要科学的进步和大数据进一步的验证,才能真正的服务好这个人群。

李峰:我也赞同,精准诊断是100%有用的。其实我们现在做的不是诊断,是检测,诊断和检测之间差的就是分辨率。从检测看到的得到的是什么,对检测来说是一个闭环的反馈,这个闭环的反馈其实就是诊断。至于它是否告诉你下一步的用药,这是医生的职责,但它至少能告诉你什么药没用,这是它的价值。

IVD行业多数公司估值上亿美元

陈鹏辉:中国很多做精准诊断的公司用了很多Illumina的试剂和设备,通过和医院达成合作,帮医生做精准诊断或辅助精准诊断。在投资人看起来,这个行业非常火,估值也很高,这个行业的企业基本都是估值上亿美元,那这里面有泡沫吗?如果有的话,又该怎么面对这个泡沫?

梁颖宇:我觉得整个医药行业在中国都有泡沫,价格都非常贵,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到美国去找项目,因为美国的公司实在便宜很多。中国在IVD行业公司的价格也非常高,还因为各方面限制,退出周期也可能要10年左右,有多少投资者能够等10年?

中国的市场的确很大,但是中国和美国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政策变动很大。比如我们投的贝瑞和康,在那之后的2年内,有大概有12条新的政策。所以做投资还是比较被动的,因为政府主导,都要按照政策去走。

去年有750家新的医疗基金成立,今年也有几百家。一些新的基金都有很大的压力要去投资,对创业公司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这么多资金进来,自己压力还是挺大的。我们也看到很多案例中,投资者投完之后,在董事会里给创业公司施加很大压力,但这是一个过程,一两年之后会有很大改变。

上一篇:恒瑞医药开展 SHR-1314 注射液临床试验 下一篇:药企在医院投资上的类供应链模式挑战
相关文章
相关药品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