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颗普通的小药丸,在国内我的兄弟姐妹可能就有好几千。本来我只想做一颗平凡普通的药丸,从厂家生产出来安分地跑到患者嘴了,循规蹈矩地光荣献身。
平安夜央视一条新闻,他们在6家医院暗访8个月,曝光了我很多兄弟姐们的身价。他们很多出厂价几元、十几元,跑到患者手里就变成几十元甚至一百元。其中身价的30%-40%握在了医生手里,10%握在了医药代表手里。
这一猛料的曝光,我们药物界的平安夜一点都不平静,也导致医疗界医生的平安夜一点都不平安。
首先,我们承认被曝光的最终身价都是真实的,但我必须得澄清的是身价到底是谁在左右!我们的身价其实都是国家发改委定价,他们会给每个企业一个最高零售限价,企业在此价格基础上报出一个价格,并投标竞争,最终取得在某地区医院销售的资格。我们只有中标后,才能在医院有立足之地,才能从医生手里跑到患者嘴里。所以,我的身价并不是医生在掌控,他们只是使用我的人罢了,我们价格贵真不能怨恨医生,这个黑锅医生不背。
再次,我身价30%-40%握在了医生手里,只能说有点危言耸听。当然医生拿回扣现象也是一个事实,但这是畸形体制下的畸形产物。中国以药养医的模式已经有了半个世纪,以药品的高利润拉动医院的经济效益,维持医院的运转。我们一方面在拒绝医院市场化,却又在公里医院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制度来维持公立医院的效率。于是优秀的医生看更多病人,这是优绩优酬;普通的医生加班加点工作,这是多劳多得,这些都是为了提高个人的绩效,绩效是由什么组成大家都很清楚。拿回扣是事实,但也只是部分现象,而且30%-40%的回扣绝对是危言耸听。而且现在很多地区实行药物零差价,我们的身价进一步下降。
当然回扣这种现象的确值得改善,可以提高医生的阳光收入来体现他们的真正价值,医生的学历和工作量值得拥有更高的收入。药企也可以通过专业学术推广讲课、开展城市区域会议等合理、合法的方式,提高医生诊疗规范,推广药物最新研究。
最后,我想谈一谈我自己的真实身价。我最原始、最真实的价格就是成本价,就是生产我所需要的成本费用,这个可能只要几毛钱或者几元钱,但是躺在医院药房却摇身一变拥有了几十上百的身价。但是别忘了,我并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是通过药企辛苦研发出来的。
就国内药品研发而言,拿我们药物界的新宠曲妥珠单抗,他的研发费用就超过了1亿,其他的研发费主要集中在100万到1000万元之间。一个简单的道理,研发我们的花费越多,我们的最终身价也会越高,并不是简单的原料耗材来决定。而且从厂家、到药企、再从医院医生到患者,我每一个地方的流通都需要资金的支撑。特别是我能治疗什么疾病,我的用武之地只有医生知道,也只有医生才有使用权,他们有正当理由来获取我们一部分身价。
最最后,我想提一句,我们的价格是真的越便宜越好么?很多人发现,我很多便宜好用的兄弟姐们都不见了,而且以一年几十种的速度在消失。比如:长效青霉素、国产破伤风针、他巴唑、硫酸鱼精蛋白、洗肠药蓖麻油……廉价药制造成本高利润低,所以许多厂家停产。其实很多廉价药都是满足医疗卫生需求、基层能够配备、国民公平获得的基本药物。所以,我们常常能可以看到一些患者,在全城甚至全国范围内搜索一种廉价的救命药。上面提到了,这些基本药物都是国家发改委定的,当然价格越低越惠民,这一初衷我们要大大地点赞。但是这些基本药物生产,很多没有得到政府应有的扶持。哪有“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道理,所以药企直接罢工了。
我是一颗普通的小药丸,我只想安心的从厂家出生,再顺利地从医生手里跑到患者嘴里,光荣地完成使命。请央视曝光我身价的同时,也可以曝光我的其他,还有拥有使用权的医生的种种不易。不要只曝光现象,还有更多的问题本质值得你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