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支付宝的“未来医院”已经来到了第三个年头。从上线云医院,打通医保支付,到逐渐占据移动医疗的高地,一直以来,都是顺风顺水,仿佛它,巧妙地规避了外界的阻力。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连连碰壁,而支付宝却在不声不响间,逐步渗透到了医疗的各个环节……
数据,通常是不会骗人的。
截止2017年5月,已经有超过1500家公立医院加入支付宝“未来医院”,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近200个城市,累计通过支付宝提供实名挂号、移动支付、报告查询等便民服务超过3亿人次,支持支付宝药店的医院也已超过8万家。在与恒生芸泰的战略合作会上,支付宝再一次向行业公布了傲人的战绩。
事实上,但凡互联网企业,总免不了遭受传统企业的排挤。就像初来乍到的外来户,在街上摆个摊儿,却被认作是断了本地人的财路。被砸了场子,还得陪着笑,顺着嘟囔一声:“砸的好!要不咱,交个朋友?”
是因为太过激进?并不是。
作为移动消费和金融的翘楚,支付宝似乎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让所有跟“money”有关的产业服务,都可以作为支付宝平台的服务提供方。起初,不少人揶揄它的不识好歹,它却一转姿态,告诉外界:“咱不去争权夺利,为大家伙儿服务,这总没问题吧?”如此一来,即便是对方刚刚拽在手里的砖头,怕也得放了回去。
显然,这样的行业定位,让支付宝在后期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一直以来,支付宝都信奉用最少的步骤,将医疗会涉及到的所有产业链条,集中在一个平台中。在内部,他们将这种驱动力称之为“Techfin”,其核心是把基础设施开放给全生态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并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作为一个拥有4.5亿用户的生活服务平台,支付宝有着足够大的用户体量,能让它自然而然地,成为流量分发的核心出入口;其次,它还拥有包括实名认证、金融服务、蚂蚁信用、数据处理等能力,从“钱”出发,将用户牢牢拴在整个消费的链条中。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支付宝究竟为医疗行业带来了什么?
回到2014年,彼时的它,还被称作支付宝钱包。在那场“未来医院计划”中,支付宝的医疗发展规划,被分成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帮助医院建立移动医疗服务
通过开放支付宝的移动平台能力、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能力及数据能力,联合各类ISV,协同医院打造以患者为中心的智能就医平台,帮助医院实现从挂号、候诊、院内导航、缴费、到取报告、医患互动的全流程移动就医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第二阶段:激活医疗全生态服务
结合医疗改革的推进,通过互联网在线完成电子处方、就近药物配送、转诊、医保实时报销、商业保险实时申赔等所有环节,激活整个社会医疗生态。
第三阶段:共建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从治疗到预防
开放大数据平台,结合云计算能力,与可穿戴设备厂商、医疗机构、政府卫生部门等合作,共同搭建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管理平台,实现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
蚂蚁金服医疗开放平台,就像“土壤、水、空气”一样,让医院、医保、药店、医疗服务公司,都以用户健康管理为中心,形成一整套医疗生态服务体系。
乍一听,似乎有些过于理想化,但谁又能想到,凭借着国内首屈一指的执行力,他们还真就做到了。三年之后,支付宝不仅将前两个阶段陆续走通,而且正在向着第三个阶段——大数据,大步迈进。
外界对于支付宝的看法,似乎也从一个只会说大话,放大炮的标准富二代,逐渐变为了一团和气的“自家人”。比起作为消费行业霸主的有恃无恐,放低姿态,从底层切入,后者,显然更为大智若愚。
就在前不久,支付宝和恒生芸泰的战略合作会议上,动脉网曾与蚂蚁金服创新及智能服务部总经理王博有过一次交流。其中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的大健康市场,一定需要百花齐放,会有越来越多有责任感的互联网公司,来提供好的服务能力,从而让老百姓拥有多元化的选择。最后繁荣的,才是整个生态。”
如今,打开支付宝,进入医疗服务,在与恒生芸泰共同搭建的“更懂你的健康平台”上,已经陆续上线了包括健康咨询、健康资讯、母婴服务、健康金融等15项健康管理服务。可以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类似服务,依托这个平台,不断地开枝散叶,渗透进医疗的各个细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