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依替巴肽注射液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Eptifibat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yitibazhusheye
国药准字H20120093
本品主要成分为依替巴肽 。
10ml:20mg
依替巴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的临床研究中建立。临床研究中对依替巴肽使用了不同的给药方案。 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1)对于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且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本品的推荐成人剂量为:诊断后尽快进行180 μg/kg的静脉推注,继以2.0 μg/kg/min的持续静脉滴注至72小时,除非患者出院或开始进行冠脉搭桥手术(CABG)。如果患者在接受依替巴肽期间即将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则静脉输注需持续到患者出院,或持续到治疗后18-24小时,两种情况中先发生者,使治疗达到
1.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为出血,严重出血包括颅内出血以及其他引起血红蛋白降低超过5g/dL的出血事件: (1)轻微出血包括自发的肉眼血尿,吐血,其他可以观测到的血红蛋白A降低超过3g/dL,以及其他血红蛋白降低超过4 g/dL但是少于5g/dL的出血事件。 (2)大部分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于血管插管部位。体重偏轻的患者引发出血的危险性会增加。 2.其他不良反应有:颅内出血和中风,血小板减少,变应性反应,低血压。
以下患者应禁用本品: 1.有出血素质历史,或前30天内出现过活动性异常出血。 2.患有严重高血压(收缩压>200 mm Hg or 舒张压>110 mm Hg),在抗高血压治疗中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3.前6周内接受过大型外科手术。 4.前30天内出现过中风或曾有出血性卒中的
1.出血是在依替巴肽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大部分与依替巴肽相关的严重出血位于心导管插入术的动脉入口或胃肠道以及生殖泌尿道。对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特殊关注以减少出血危险。如果压迫不能止血,依替巴肽的输注以及合用的肝素必须立即停止。 2.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进行依替巴肽治疗时动脉套管放置部位出血率会增加。在PCI以后,依替巴肽的输注应持续到出院或18-24小时。不建议在PCI后使用肝素。在依替巴肽输注时最好及早除去套管。在除去套管前,建议持续给予肝素3-4小时,以达到a
1.依诺肝素按1.0 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给药四次,并不改变依替巴肽的药代动力学或健康成人的血小板凝集水平。 2.可以与本品共用静脉输注管的药物有阿替普酶,阿托品,多巴酚丁胺,肝素,利多卡因,哌替啶,美托洛尔,咪达唑仑,吗啡,硝酸甘油或维拉帕米。不能与本品共用静脉输注管的药物有呋塞米。 3.由于依替巴肽抑制血小板凝集,在与其他影响止血功能药物合用时需谨慎,这些药物包括溶栓剂、口服抗凝血药、非甾体抗炎药以及双嘧达莫。为免产生累计药理作用,避免与其他血小板受体GP IIb/III
1.药理: 依替巴肽能够通过阻止纤维蛋白原,血管假性血友病因子和其它粘连的配体与GP IIb/IIIa的结合来可逆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当静脉给药时,依替巴肽抑制离体血小板聚集呈剂量和浓度依赖性。依替巴肽静脉滴注停止后血小板聚集抑制是可逆的,这被认为是由于依替巴肽与血小板解离引起的。 2.毒理: 对依替巴肽的致癌可能性未进行长期动物研究。在Ames试验,小鼠淋巴瘤细胞(L 5178Y, TK+/-)正向突变试验,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或小鼠微核试验中,显示依替巴肽没有遗传毒性。依替巴肽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尚不明确|儿童用药:尚不明确|老人用药:尚不明确
密封,置阴凉处。
18个月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处方药
暂无报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症
化学药品
化学药品,10ml:20mg
2012-10-30
非医保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