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注册证号H20030142
本品主要成份为加替沙星。)
本品为淡黄绿色澄明液体。
用于治疗敏感菌株引起的中度以上的下列感染性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急性鼻窦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嗜肺衣原体、嗜肺支原体或嗜肺军团菌等所致者。单纯性或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炎):由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所致者。肾盂肾炎:由大肠埃希氏菌等所致。单纯性尿道和宫颈淋病:由奈瑟淋球菌所致。女性急性单纯性直肠感染:由
静脉滴注。具体用量参照下表(表1)。本品与口服片剂具生物等效,疗程中,可根据医生决定,由静脉给药改为口服片剂,无须调整剂量。表1 用药剂量指南感染(取决于病原菌) 每日剂量 疗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400mg 7-10天急性鼻窦炎 400mg 10天社区获得性肺炎 400mg 7-14天单纯性尿路感染 400mg或200mg 单剂3-5天复杂性尿路感染 400mg 7-10天急性肾盂肾炎 400mg 7-10天男性单纯性淋球菌尿路感染 400mg 单剂女性宫颈和直肠淋球菌感染 400mg 单剂加替沙星主
临床试验中所见不良反应多属轻度,主要见于静脉给药局部和胃肠道及神经系统,包括静脉炎,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及眩晕等。其他少见的临床相关不良事件包括:全身反应:变态反应,寒战,发热,背痛,胸痛,虚弱及面部水肿。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悸。消化系统: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舌炎,念珠菌性口腔炎,口腔炎,口腔溃疡,呕吐,食欲不振,胃炎及胃肠胀气。代谢与营养系统:外周水肿,高血糖及口渴。 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痛,下肢痛性痉挛。 神经系统:多梦,失眠,感觉异常,震颤,血管扩张,眩晕,激动,焦虑,混乱及紧张。 呼吸系统:
本品禁用于对加替沙星或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
1、加替沙星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类似,可使心电图Q-T间期延长。Q-T间期延长、低血钾或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本品不宜与IA类(如奎尼丁、普鲁卡因胺)或Ⅲ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用;正在使用可引起心电图Q-T间期延长药物(如西沙比利、红霉素、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患者慎用本品。2、喹诺酮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紧张、激动、失眠、焦虑、恶梦、颅内压增高等。对患有或疑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的患者,如严重脑动脉粥样硬化、癫痫或存在癫痫发作因素等,应慎用本品。本品可能会引起眩晕和轻度头痛,从
1、本品与丙磺舒合用,可减缓加替沙星经肾排除。2、本品与地高辛同时使用,未见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明显改变,但在部分受试者发现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故应监测服用地高辛患者的地高辛毒性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对表现出毒性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应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并适当调整地高辛剂量。但不推荐事先调整两药剂量。
加替沙星为8-甲氧氟喹诺酮类外消旋化合物,体外具有广谱的抗革兰氏阴性和阳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对映体抗菌活性相同。本品的抗菌作用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从而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体外试验和临床使用结果均表明,本品对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数菌株具有抗菌活性:1、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仅限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的菌株)。2、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瑟菌、奇异变形杆菌。3、其它微生物:肺
Bristol-Myers Squibb Manufacturing Company
10.0-10.0
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喘息样支气管炎,,气管支气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