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
汉语拼音:
国药准字H20090174
化学名称:N-(正丁基磺酰基)-O-[4-(4-哌啶基)丁基]-L-酪氨酸盐酸盐一水合物。)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本品与肝素联用,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塞患者,预防心脏缺血事件,同时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患者进行冠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将本品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浓度为50μg/ml。本品仅供静脉使用,需有无菌设备。本品可与肝素联用,从同一液路输入。
根据文献资料,本品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时,与药物有关的最常见不良事件是出血(研究者的报告通常是渗出或轻度出血)
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对其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增加出血的危险,所以盐酸替罗非班禁用于有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史、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的患者;也禁用于那些以前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盐酸替罗非班应慎用于下列病人:1、近期(1年内)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或有临床意义的泌尿生殖道出血2、已知的凝血障碍、血小板异常或血小板减少病史3、血小板计数小于150,000/mm34、1年内的脑血管病史5、1个月内的大的外科手术或严重躯体创伤史6、近期硬膜外的手术7、病史、症状或检查结果为壁间动脉瘤8、严重的未控制的高血压(收缩压大于180mmHg和/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9、急性心包炎10、出血性视网膜病11、慢性血液透析
对于盐酸替罗非班与阿司匹林和肝素的相互作用已进行了研究。盐酸替罗非班与肝素和阿司匹林联用时,比单独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出血的发生率增加(参见不良反应)。当盐酸替罗非班与其它影响止血的药物(如华法令)合用时应谨慎(参见注意事项,出血的预防)。在临床研究中盐酸替罗非班与β-阻滞剂、钙拮抗剂、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硝酸酯类联用,未见有临床意义上的不良相互作用。在PRISM研究(血小板受体抑制对缺血综合征的治疗)一个亚组的病人(n=762)中,接受下列药物之一的患者的替罗非班血浆清除率与未接受这些药物的患者
血小板激活、粘附和聚集是粥样斑块破裂表面动脉血栓形成的关键性起始步骤,血栓形成是急性冠脉缺血综合症即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塞以及冠脉血管成形术后心脏缺血性并发症的主要病理生理学问题。盐酸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的可逆性拮抗剂,该受体是与血小板聚集过程有关的主要血小板表面受体。盐酸替罗非班阻止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IIb/IIIa结合,因而阻断血小板的交联及血小板的聚集。体外实验显示,盐酸替罗非班可抑制-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延长健康人与冠心病病人的出血时间(BT),
南开允公药业有限公司
10.0-10.0
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