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这时候家里有小孩的家长们十分的担心孩子会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有哪些症状呢?如果你看到孩子有流鼻涕、咳嗽、发热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且嘴里长满疱疹,口腔黏膜有白斑溃疡,那么您就要注意啦,赶紧送小孩去医院检查,这时,医生往往会给开单要求小孩验血,检查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正常或者稍高,淋巴细胞高出许多,就会诊断小孩患上了手足口病……
什么是手足口病呢?
手足口病是由EV-A71、CV-A16、CV-A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易感人群;主要经胃肠道(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呼吸道(飞沫、咳嗽、打喷嚏等)传播,亦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及物品等造成传播,传染性强。
成年人也可能感染肠道病毒。
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症状,但仍具有传染性。因此家中经常照看孩子的成员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将肠道病毒传染给儿童。
如何有效预防?
注意洗手等日常卫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于5岁以下的小朋友,可以考虑接种疫苗。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有很多种,但通常引起重症和死亡的主要是EV71病毒。目前我国已研制出预防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疫苗。建议家长可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接种EV71疫苗。
哪些人可以接种EV71疫苗?
疫苗接种对象为6 月龄-5岁的儿童。
温馨提示
EV71疫苗属二类疫苗,接种需遵从“知情、自愿、自费”原则;
接种前应先进行预约登记,并按相关规定由接种对象监护人签署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
接种疫苗后,要求接种对象在接种单位留观30分钟。
及时就医,避免交叉感染
家长应特别加强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尤其是3岁以下的小孩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因此特别提示:3岁以下的儿童出现手足口病相关症状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如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居家治疗的患儿,要避免与其他儿童,尤其是避免和更小年龄组的儿童接触,减少交叉感染。
患儿家长应加强患儿的护理
目前手足口病没有特效药,抗生素无效,主要是一些对症处理,大部分患儿均能自愈。因此,护理尤其重要。
家长们在照顾患儿时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饮食——清淡为宜
由于口腔疱疹,宝宝可能拒食,可以多喝温开水,吃清淡、易消化的粥或面食等,不吃刺激性食物。
发热——勤测体温
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降温。
口腔——保持清洁
常漱口,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漱口,对于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签蘸淡盐水轻轻清洁口腔。
皮疹——防止抓挠
患儿衣物应选择舒适、柔软的面料,勤剪指甲防止患儿抓破皮疹。
消毒通风——蒸煮、日晒加氯漂
酒精对手足口病毒无效,患儿用过的东西如衣服、毛巾、餐具、玩具等可用开水烫洗、阳光暴晒或含氯的消毒水进行消毒,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通过上述文章内容我们了解到了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手足口病是可以预防的,以上这些预防方法希望大家要坚持做到,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得病的患儿就不要去幼儿园上课了,症状完全消失后7天再去上幼儿园。小儿手足口病不是什么大病,只要及时治疗,护理得当就会很快康复得。请爸爸妈妈们不要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