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一个完整的好莱坞式剧本来推演2015年全球药物审评市场,一般的故事情节设计是:一个精彩的开始,以及一个完美的演进,接下来就可以期待一个完美结局。当然,这个设计是在没有突发事件的背景之下。
2015年,对于欧美和中国来说,故事的脉络走向显然与预期有所不同。首先是美国,在经济逐渐企稳并好转之际,剧情的发展却没有出现意外的好莱坞式剧本走向。欧洲虽然经历经济下滑和难民潮的冲击,故事的走向却依然出现好莱坞喜剧式结局。国内的经济虽处于转型期,但作为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医药市场的变化显然出乎人们意料。在经历严重药物注册申请积压之后,近期各类重磅政策陆续出台,标志着故事的脉络走向完全不同于往年,有了一个全新的结局。
中国:获批数量少成常态
2015年获得批文数量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特别是下半年,批文数急剧减少
在经历2014年的药物创新热潮之后,2015年迎来的是严峻的政策年。对各企业而言,犹如经历了一场过山车般的感受,由年初的志在必得、以期获得更多的批文储备,到接近年终之际数十个品种因各种不规范遭遇CFDA不予批准,以及数以百计的药品注册申请撤回的公告陆续发出。这或许标志着医药市场的真正洗牌正式拉开了序幕。
米内网审批数据库显示,2015年国内企业获得批文数量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特别是下半年,批文数急剧减少。由于不少企业递交的申报资料中有作假的情形存在,药物批准趋严在所难免,批文数量少或许在2016年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