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中国医药政策的黄金年。从2025中国制造对转型升级和生物制药的关注、药价放开、招标制度改革、新环保法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GMP认证收官到国内外监管政策趋严,种种导向都在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出新的要求。
中国工业4.0令人遐想,业界期待中国制药工业4.0的到来,然而现实比理想残酷。从2015年前三季度的医药经济数据来看,医药工业发展依旧放缓,医药利润增长慢于产值增长,利润增幅下滑,整体工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幅低于上年水平。从海关数据来看,我国医药外贸在经历连续几年的减速换挡后,2015年前三季度表现更是不甚理想,整体医药外贸进出口额758亿美元,同比增长4.5%,较上年总体增幅下降5个百分点。
中国正处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转型期的回落或缓慢增长迫使企业修炼好内功。国际医药产业格局变化,制约我国医药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渐显,原料药对出口增长推动作用减弱以及国内相关政策倒逼等大环境的变化,一方面鼓励企业创新转型,逐步从原料药向下游制剂和具有自主品牌的创新领域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医药出口企业转型的“阵痛”,迫使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提高中高端产品尤其是制剂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培育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中国研发创新药进入国际高端市场。
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制剂进出口总额119亿美元,增长1.3%。其中出口2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高于整体医药外贸增幅5.7个百分点;进口95.5亿美元,同比下降0.6%,有持续放缓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