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医药网
首页>医药库> 抗艾滋药物如何暴露皮肤癌弱点?

抗艾滋药物如何暴露皮肤癌弱点?

时间:2017-01-05 来源:久久健康网

早在2002年,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原癌基因BRAF突变是导致皮肤癌的遗传因素之一。超过一半的黑色素瘤患者与BRAF突变相关联。BRAF主要以BRAFV600E形式突变,通过持续激活下游MEK-ERK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和转移。因而,BRAF突变成为抗黑色素瘤药物有效作用靶标之一,例如2011年获批上市的首个BRAF抑制剂vemurafenib。

BRAF抑制剂的出现为皮肤癌患者看到了新希望,它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延长患者生命。但是这种控制只是暂时减缓,BRAF抑制剂使用1年左右的时间后,会出现明显的耐药性问题,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挖掘耐药机制、预防或者减缓抗药性,是科学家一直在努力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但是皮肤癌的基因水平高度不稳定,癌变细胞耐药性机制并不仅仅是鉴定1或2个基因就能够解决的事情。

瓦解癌变细胞的“急救包”,减缓其抗药性

近期,曼彻斯特大学ClaudiaWellbrock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试图了解耐药性发展过程中细胞的变化,找到解决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于3月14日发表在《CancerCell》期刊。

研究团队选取了11位服用BRAF抑制剂的黑色素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接受两周药物治疗后,肿瘤细胞中的MITF表达量明显上调。MITF是一种转录因子,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在恶劣环境中持续生长、分裂。

研究人员将MITF因子比喻为一个应急“救援设备”,为肿瘤细胞对抗药物提供支撑。更有意思的是,该转录因子的高表达不受突变基因调控,而是仅仅响应抗癌药物的结果。所以,他们认为这一过程可以被人为修改。

为了验证可行性,研究团队选了已经获批的640中药物,对其一一进行测试。结果发现,抗艾滋药物奈非那韦(nelfinavir)能够特异性扭转MITF效应。

上一篇:饮用水市场竞争再掀热战 9月广州高端水及净水设备展借势发力 下一篇:无惧黑夜?仿生隐形眼镜有望提高人类夜视能力
相关文章
相关药品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