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省药监局发布《关于开展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决定于4月1日至10月31日开展药品流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中药材中药饮片成重灾区
中药材以及中药饮片一直是流通领域整治的重点对象,多地食药监相继开展抽验工作,中药材中药饮片都是重灾区。
2015年8月中旬至12月底,山东省共完成流通使用环节评价性抽验909批,合格905批,发现不符合标准规定药品4批;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自行组织开展重点监督抽验5532批。评价性抽验及重点监督抽验已核查确认的436批次不合格药品,包括中药饮片420批。
福建省食药监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专项监督抽验行动。共抽验检验672批检品,不合格124个批次,不合格率为18.45%,一些生产企业的不合格率超过了40%。
由于中药饮片生产厂家生产规模较小,生产条件比较简陋,技术工艺水平低,导致药材重要成分流失,进而降低饮片质量。不少企业甚至通过染色、掺假等行为降低生产成本,这样一来,民众的用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市场趋于混乱,因此,各地有关部门加紧抽验有利于保障民众的用药安全,同时促使市场走向规范化。
山东非法疫苗事件的发酵则让冷链运输环节备受关注,此次甘肃出台的《通知》要求“确保流通终端药品渠道合法质量安全,实现全省无过期药品的目标。”
“挂靠走票”时代终结!
自九部委自去年7月联合发文严打涉嫌挂靠走票的违法行为之后,各地药监部门纷纷采取行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蔓延之势。
此次《通知》明确指出,重点整治药品经营企业通过出租出借转让证照、票据、虚开发票、不开发票、伪造回款收据等以及设立多套计算机系统,为销售非法购进的药品提供掩护,致使不明来源药品进入药品流通渠道的行为。严惩通过挂靠、走票等违法违规手段将非法药品流入药品经营渠道,以规范药品流通秩序。
在药品经营活动中,“走票”、“挂靠”等行为一直被认为是医药流通行业的顽疾。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众多的批发公司中,存在这不少的“倒票公司”,他们通过走票、洗钱等手段来满足医疗领域等环节的利益转移。
此次甘肃加大挂靠、走票专项整治将有助于药品流通回归商业本质,但不可否认的是,会有部分缺乏实力的中小企业面临被淘汰出局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