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业内普遍采用的衡量标准是数量的比较,但很少将药品质量考虑在内。目前,评估新药质量的试行指标主要有:新的治疗方式(首创药)、临床需要(如孤儿药)、医疗价值(专家研讨)、医疗标准提高(突破性疗法指定)。以上指标都具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对于创新研发来说,最大的挑战在于其对公共健康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研发成果未广泛地被医疗团体所接受,就造成了研发资源的浪费。
对此,福布斯专栏作者BernardMunos引入“新鲜度指数”(FreshnessIndex)用于药物创新质量的评估,即采用近年获批新药的销售情况来体现新药对公共健康所产生的影响。Munos对全球最大的13家制药企业最近5年(2011-2015年)和10年(2006-2015年)获批新药的销售额进行了分析。虽然这一度量方法不尽完美,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药品定价被抨击及一些市场外力的影响,但其对于因较高的治疗价值而更容易获得商业性成功的“重磅炸弹”药来说是很有用的评估方式,如Kalydeco、Sovaldi、Opdivo、Eliquis、卡格列净(Invokana)、Ibrance。
强生、BMS、GSK优于平均表现
图1标示出了2011-2015年获批药品的销售额及其在所属药企总销售额中的比例(5年新鲜度指数),明确显示出以下几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