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CFDA公布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该意见明确指出了一致性评价相关内容,并颁发了在2018年底必须完成一致性评价的292种基药目录药品清单,种种形式表明一致性评价时代正式来袭。
政策重压之下,是机遇还是挑战,各大药企如何接招方能涅槃重生?值得深探。
波及范围广 仿制药基本全中招
据《征求意见稿》显示,一致性评价将针对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包括国产仿制药、进口仿制药和原研药品地产化品种,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这一定义涉及的品种非常广,几乎指向全部仿制药。据药智数据上市药品筛选系统统计显示,我国有近5000家药企,其中仿制药企业占90%以上,已有的国内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7万余个,95%以上为仿制药。此次公布的292个基药品种,涉及20816个批文,上千家企业,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一致性评价涉及范围之广。此外,由于标准和技术审评要求门槛的问题,部分仿制药品质量与原研产品的质量疗效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严峻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