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是人类细胞质中自然合成的一种多肽,是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构成的一种三肽物质。谷胱甘肽广泛分布于人体各器官内,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及糖代谢,对维持细胞生物功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进步,国内外先后研制合成了谷胱甘肽药物,经过广泛的临床使用,已成为肝脏组织重要辅助治疗药品。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肝病高发国家之一。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及肝癌等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活。谷胱甘肽可促进人体蛋白质、脂肪及糖的代谢与合成,加速体内自由基的释放和排泄,具有保护肝脏、解毒灭活应激因素等多种机制,是临床上治疗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肝脏疾病的重要辅助药物。
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9000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为2800万人,丙肝病毒感染者约有760万人,约456万人为慢性丙肝患者。
2015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数在全国乙类传染病中列居首位,共计121.89万例。其中,乙型肝炎93.42万例,占76.64%;丙型肝炎20.79万例,占17.06%。死亡的病毒性肝炎共474例。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人们对肝病的危害性认识的提高,我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初显成效。但是,肝病对人类的危害性仍不容小觑。每年因肝病给社会造成的损失高达1000多亿元,从而构成了厐大的市场需求。
据中康CMH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肝病用药总体规模440.30亿元,增长率为8.3%,略高于整个药品市场7.6%的增长率。在招标降价、药占比限制、二次议价等杀价政策层出不穷的影响下,包括肝病用药在内的未来药品市场的整体形势不容乐观。就分类而言,肝治疗药是我国肝病用药市场的主体,2015年市场规模为296.35亿元,占肝病用药市场的67.30%;抗肝炎病毒类药物占我国肝病用药市场的32.69%。
肝病辅助治疗药物的重要性
临床作用于肝胆系统的药物较多,主要由抗肝炎病毒药物、肝病辅助用药、治疗肝昏迷药物、利胆类药物四大系列组成。
200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收的肝病辅助治疗药物有以下17个化学名药物,分别是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甜素、门冬氨酸鸟氨酸、异甘草酸镁、腺苷蛋氨酸、硫普罗宁、甘草酸二铵、水飞蓟宾、双环醇、促肝细胞生长素、苦参素、谷氨酸、精氨酸、联苯双酯、葡醛内酯(肝泰乐)、乳果糖等。
据HDM系统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16重点城市公立医院肝病辅助治疗药物市场已达到30.21亿元,同比上一年增长率3.17%。TOP5的药物是谷胱甘肽、异甘草酸镁、复方甘草酸苷、多烯磷脂酰胆碱和门冬氨酸鸟氨酸。TOP5的肝病辅助治疗药物占据这一类用药金额的65.40%,其中居于第一位的正是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产品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