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医药网
首页>医药库> 狙击“沉默的杀手” 之 最具杀伤的那颗“药物子弹”在哪里?

狙击“沉默的杀手” 之 最具杀伤的那颗“药物子弹”在哪里?

时间:2017-03-02 来源:久久健康网

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是一种骨骼系统全身性、退化性的病变,其特征体现在患者的骨微结构遭到破坏、骨量减少。当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其严重性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据全国性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2.4%,老年人患病比例超过50%,其中骨折发生率接近33%。有专家预计,到2020年,我国骨质疏松和低骨量患者人数将增加至2.8亿,因此,骨质疏松疾病的研究以及相应药物的开发,刻不容缓。

1.骨质疏松疾病简介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病因的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降低(骨吸收>骨形成)、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导致肌无力、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大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骨质疏松又分为与女性绝经有关的Ⅰ型骨质疏松(绝经后5~10年)及与年龄有关的Ⅱ型骨质疏松(多发于70岁以后),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由某些疾病或药物等某些因素所诱发引起。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其病因与年龄、营养、免疫、内分泌紊乱、钙吸收障碍以及某些药物的长期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2.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经典”药物

目前,抗骨质疏松药物主要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矿化物以及骨形成促进剂三大类。传统的骨吸收抑制剂主要包括雌激素、降钙素、双磷酸盐;骨矿化物主要包括钙剂、活性维生素D及其活性代谢物;骨形成促进剂主要包括氟化物、锶化物、甲状旁腺激素及甲状旁腺相关肽等。

雌激素及雌激素类似物可通过直接作用于骨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刺激成骨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抑制成骨细胞分泌骨吸收刺激因子,从而降低骨转换,抑制骨吸收(尤其针对绝经后的女性),代表药物药物如他莫昔芬、屈洛昔芬、雷诺昔芬、拉索昔芬。降钙素是一种重要的钙调节激素,是强有力的骨吸收拮抗剂,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中Ca2+向血液中的释放,从而降低了血液中Ca2+的浓度,目前能够人工合成的有4种,即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人降钙素和猪降钙素。双磷酸盐,主要是人工合成的非生物降解性焦磷酸盐类似物,能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有效增加骨密度,至今已发展成为最有效的骨吸收抑制剂,第一代为依替膦酸和氯甲双膦酸;第二代为帕米膦酸、阿仑膦酸和利塞膦酸;第三代为伊苯膦酸和唑来膦酸。

钙,可以说任何治疗骨质疏松的方法必须同时补钙,以提供骨矿物质,促进骨的形成,增加骨的强度,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碳酸钙为主的超微化处理的含有钙和维生素D的复合制剂。而活性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主要是通过与作用部位的受体结合,促进肠道钙吸收,促进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直接抑制甲状旁腺激素合成和分泌,从而调节骨代谢,促进骨形成。

氟,作为亲骨元素,可取代羟磷灰石形成氟磷灰石,而氟磷灰石不易被破骨细胞溶解吸收,另外,氟可刺激成骨细胞有丝分裂,显著增加骨密度,促进骨的形成。甲状旁腺激素可以调节骨代谢,直接刺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具有促进骨形成和促进破骨细胞活性的双重作用。代表药物为特立帕肽。锶盐,为一种双重作用的骨形成剂,在保持骨形成的同时减少骨吸收,改善骨骼的机械强度,但不影响骨骼的矿化不改变骨结构,其代表药物雷奈酸锶是一类新型抗骨质疏松症药物,通过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来增加骨强度,从而使骨交换达到平衡。

3.近年上市的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

截至2015年,全球共有60多个骨质疏松治疗用药物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市。从上市药物的技术类型来看,大多数药物属于小分子药物,生物技术药物则相对较为罕见,而从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市场前景来看,狄迪诺塞麦(denosumab)、特立帕肽(teriparatide)、利塞膦酸钠(risedronatesodium)、雌二醇+乙酸炔诺酮(estradiol+nor-ethisteroneacetate)等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销售额相对较好。

狄迪诺塞麦,由安进公司开发,属于新型抗RANKL单克隆抗体,临床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在欧盟还被批准用于雄激素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质疏松。该药物自2010年上市以来,销售额逐年增长,据汤森路透数据显示(以下同),2014年销售额为24.84亿美元,2015年销售额为29.89亿美元,预计该药物在2020年销售额将超过48亿美元。

特立帕肽,由礼来研发,2002年11月即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03年6月获欧洲EMA批准上市,2010年获日本PMDA批准上市,临床用于治疗绝经后妇女高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症,以及糖皮质激素持续治疗诱发的高骨折风险的骨质疏松症。近年来销售额持平稳状态,2014年销售额为13.22亿美元,2015年为13.48亿美元。

利塞膦酸钠,由宝洁、华纳奇考特、武田和卫材联合开发,1998年即通过美国FDA的批准上市,2002年获日本PMDA批准上市,临床用于治疗和预防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和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也用于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骨量的增加。该药物在2010年时,销售额达到16.80亿美元,而近年来,销售额呈递减状态,2015年仅为2.14亿美元。

伊班膦酸钠,由基因泰克和罗氏联合开发,2003年5月获美国FDA批准上市,后于2013年获欧洲EMA批准上市,同年又获日本PMDA批准上市,临床用于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预防。该药物2008年的销售额达到10.26亿美元,随后销售额呈下降趋势,2015年为1.91亿美元。

上一篇:又一波浪潮,19家企业没了证书! 下一篇:销售额上亿美元之5大经典抗骨质疏松药
相关文章
相关药品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