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转寒,冬天的脚步渐渐临近,这样的气候最适合煲一锅热气腾腾的汤缓解天气的寒凉和工作一整天的疲劳,你是不是已经拿出了自家压了大半年箱底儿的砂锅?
有句老话叫做“药补不如食补”,不少街坊邻居煲汤时喜欢买一些中草药加进去,觉得这样能起到进补的作用。中草药使用得当确实能起到进补作用,但很多乡里乡亲不清楚中药药性,导致中毒事件时常发生,其中误食含乌头碱类中药的中毒事件更是基本每年都有发生,尤其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山区多雨潮湿,关节炎等疾病比较常见,本地有煮食草乌、附片祛寒、暖身、防病的习俗。“鲜猪脚炖草乌”是云南宾川民间一道食疗土特菜,食材选用新鲜猪脚和鸡足山草乌小火慢炖而成。因草乌含有剧毒成分乌头碱,所以“鲜猪脚炖草乌”对炖煮的时间和工序要求极为严格,需要长时间炖煮才能降毒。冬季天寒地冻,顾客不清楚食材食材炖煮时间不够会有剧毒,催促店家出锅,店家稍有贪财之心便随即酿成祸事。2015年9月,宾川县金牛镇一村民邀约亲戚朋友30余人到家中煮食草乌炖猪脚发生中毒事件,导致27人中毒,6人抢救无效死亡。
云南省多市县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预警,严禁一切单位和个人出售以草乌、附子为原料的食品,严禁餐饮企业、学校食堂、宾馆酒店食堂、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工食用毒性中药材,更不允许群众相互邀约、聚众煮食草乌、附子等毒性中药材。政策明令禁止,但不可能完全消除安全隐患,大家在街道购买养生卤味儿或养生汤时,一定要关注食材和所用配料。
以草乌、附子为原料的食品炖煮时间不够为什么会中毒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含乌头碱(Aconitine)的中药材主要有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干燥母根,附子则为乌头的子根加工品,同属植物北乌头(A. kusnezoffii)的块根为草乌,均为临床常用中药。
【中毒剂量&中毒症状】
乌头碱的中毒剂量一般为0.2mg,致死量为2-4mg,毒性主要针对神经系统(尤其是迷走神经),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舌、四肢及全身麻木、头痛、头晕、精神恍惚、语言不清或小便失禁,继而四肢抽搐、牙关紧闭、呼吸衰竭。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肠鸣音亢进,心悸气短、心律失常、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等。
【常见中毒原因】
中毒原因除服用过量、用法不当(如煎煮时间太短或生用)、泡酒服用外,也会因个体差异引起积蓄性中毒,所以即便炖煮时间够长,也不建议大家长期服用。
【中毒后的急救方法】
反复催吐、洗胃,肌注阿托品0.5-1.0mg(利多卡因静注、静滴),绿豆、甘草、生姜、蜂蜜等煎汤内服。
【乌头碱降毒的水解原理】
乌头碱为双酯型生物碱,在碱水中加热,或将乌头直接浸泡于水中加热可以水解酯基,生成单酯型生物碱(乌头次碱)或无酯型的醇胺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无酯型的醇胺型生物碱几乎无毒性。这就是含乌头碱类中药材经水浸、加热等炮制后毒性变小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