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医药网
首页>医药库> 直面中国痛,不做“带炎”人

直面中国痛,不做“带炎”人

时间:2017-06-23 来源:久久健康网

身体疼痛俨然成为社交杀手,八成中国民众生活质量受影响

中国痛的领悟--对痛大惊小怪、喊痛不爱遮掩、治痛保守自主、顾痛忽略炎症

GSK首次在全球范围针对14个国家7,000名成年人,进行全球疼痛指数(GPI)调查结果显示:全球范围有88%的人正被身体疼痛困扰,其中至少65%的人每周忍受身体疼痛;

在表达自身疼痛、对疼痛的重视程度上,中国位居各国榜首,受疼痛困扰的程度处于高水平;习惯自行判断和处理,对止痛药药物成分的熟悉程度却远落后于全球水平;

关于身体疼痛,似乎一千个人就能说出一千种亲身感受。在造成如此多样生理影响的同时,疼痛也正作为不和谐情感因素,为个人、家庭和社会关系带来困扰。近日,由GSK委托第三方独立研究机构开展首次全球疼痛指数(GPI)调研,并于今日正式发布GPI中国数据,帮助人们了解痛因、直击痛源,引导大众采取正确的方法来应对疼痛,回归自信生活状态。

GPI中国数据:疼痛事实大不同,国人说的出,做不到

身体疼痛往往被视为小事,近日在全球身体疼痛品牌扶他林?举办的"直面中国痛,不做'带炎'人"的主题研讨活动上,全球疼痛指数(GPI)调研结果向我们揭示了不少真相:疼痛被各种误解,疼痛被区别对待。传统人物设置里,华夏儿女的血液里流淌着"脚踏实地不张扬"的特质,但GPI结果提供了真相:中国有71%的被调研者愿意把痛"大声喊出来",全球第一;更加意想不到的是,饿了吃饭,困了睡觉,哪里不会点哪里的道理我们都懂,但到了疼痛这件事上,有超过一半患者的反应是"那就疼着吧"--他们接受了疼痛终日与自己相伴。在最重视疼痛的冠军头衔下,带痛生活反而成为中国人的常态。

关于身体疼痛治与不治、忍或不忍,中国人容易陷入常见误区。"生扛派"认为身体疼痛是因为过量运动或劳累,休息休息就能缓解;而在药物和疗法选择上,有些自我矛盾的"神医派"则坚信自己对疼痛的判断,习惯首选简单、最小化的干预方法等自我理疗方式处理,实则效果有限。贴膏药、扎针灸是他们眼中的习惯药方,但认真聊聊,会发现人们对于专业药物知识、止痛药物成分知之甚少--人们缺乏以科学理性的方法来缓解疼痛。

上一篇:雅培三季度业绩亏损,皆因持有这家公司股票! 下一篇:GSP三大附录征求意见,重点逐条看:药店面临哪些变化?
相关文章
相关药品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