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的9月28日,福建省医疗保障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下称“医保办”)正式成立,众多业内人士都在观望这个开创先河的部门将有怎样的“首秀”。
答案出现了。近日,福建省医保办下发《关于进一步打击骗取医疗保障基金和侵害患者权益行为的通知》(下称“通知”)。其中强调,药品耗材供货和配送企业有不执行“两票制”或贿赂医护人员行为,会全部列入“黑名单”,取消其供货配送资格;当医生有开“大处方”行为时,也会被医保拒绝支付费用,并在媒体上公布。
福建省医保办这样的“首秀”,让业内感受到一股浓浓的“铁腕”气息。
詹积富:《通知》是在向骗保行为“亮剑”
医保基金存在多少被浪费现象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少有人被问责。福建省财政厅副厅长、医保办主任詹积富在《通知》发布后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再次用“打破‘九龙治水’局面”这句话作为开场白。随后,他说《通知》是在向骗取医保基金的行为“亮剑”。
作为福建省医保办的“满月之作”,《通知》向各种骗取医保基金和侵害患者权益的违法行为“挥剑”,旨在堵住浪费,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遏制过度治疗、过度检查等不当医疗行为,维护患者权益。
药企不执行“两票制”将被列入“黑名单”
根据《通知》,不执行“两票制”;虚开增值税发票、进行“过票洗钱”;贿赂医务人员或医保管理系统人员;无正当理由不按时供货或配送的药品耗材供货或配送企业,会被列入全省医保管理系统“黑名单”。
医疗机构诱导医生开“大处方”将被列入“黑名单”
《通知》指出,有下列行为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也会被列入“黑名单”:诱导、激励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大化验“,导致过度医疗;制造假病历、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虚增就诊人次、虚开票据、虚假用药;单位领导及相关管理人员收受药商回扣。
与此同时,存在与医务人员相互串通,欺骗患者到药店购买回扣药品或伪造外配处方等行为的医保定点药店,也难逃“黑名单”的厄运。
医生开“大处方”将被列入黑名单
《通知》还提到,违背医学本质、违反医学规范开“大处方”的医生,同样会被列入“黑名单”,而收受药商回扣、欺骗患者到指制定药店买回扣药品,以及借用他人医师代码开具处方的医生,也在“黑名单”之列。
不过,福建省此次并未对如何发现“大处方”做出规定。
什么是“黑名单”?
《通知》的下发,被看作是福建省挥拳打击骗保行为的强势之举,“黑名单”制度似乎也是个不错的监管方式。那么,上了“黑名单”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对于药品耗材供货生产企业来说,如果被列入黑名单,福建省将拒绝支付这些企业所有产品的货款,并取消其在全省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供货资格;“上榜”的药品配送企业,医保基金也会拒绝为其支付,并取消其配送资格。
同样,纳入“黑名单”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医保费用也会被拒付,并解除其医保定点协议。医保基金当然也不会放过“黑名单”上的医生,处理办法是拒付处方对应的医保费用。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和个人,都会在媒体上公布信息。
事实上,早在福建省医保办成立之时,詹积富就曾经说过,医疗保障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进行医疗保障要素大整合,医保办的成立终于使三医联动融合起来,从而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这是在把医改向纵深推进。
《通知》的下发,只是福建省医保办成立后的首秀,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