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对人民健康很重要,药物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分。中国的药物工业尚未赶上人口大国的需求。为了避免对近年国产药物的宣传和认知失之偏颇,需要总结经验、清醒地认识不足、发现真正的潜力,积极寻找未来发展的对策。
我国今天的新药创新超过1970年代了吗?我的回答是:No and Yes。“No”是因为已上市、被广为宣传的药物之创新程度并未明显超过我国1970年代的水平。“Yes”是因为我国医药人才增加、研究和研发条件改善、投资环境改善,在默默推进的研发药物中,也许有创新程度很高的工作。
药物原创程度:1920至1980年代可圈可点的例子
中国药物的现代研究,从学习现代科学的化学、药学和医学,引进现代药物分析、合成,包括分析中草药化学成分,合成国外发明的重要药物,如工业化生产抗生素,等等,为我国人民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建立了我国药物工业体系。这一过程中,学习、引进和消化为主。对于科学后进的我国,即使没有原创的药物,也是必不可少的发展过程,而且是为民造福、令人尊重的工作。
在这一历程中,也有创造性比较高的工作,这里列举我熟悉的几个为例。
1923年至1925年,陈克恢(1898-1988)在北平协和医学院工作的两年期间,发现麻黄素的药理作用,虽然其化学分子是日本科学家从中药提取并确定,但陈克恢发现了其正确的药理作用,直接影响药物的临床应用。陈克恢的原创性为全世界药理学界公认,甚至不亚于他以后在美国礼来药厂作为主要科学家34年的工作,麻黄素及其衍生物迄今在全世界继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