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夏季,在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之后,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掀起了创业的新浪潮以及创新的新势态。制药行业虽为传统行业,但创新的势头也开始逐渐显现出来,全国各大制药企业、科研院所也在多年药品仿制的主流状态中,开始推进创新药物的研制以及研发方向的转型,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创新药不同于仿制药,无论是学科涉及面或是产品开发的思路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创新药需要更多学科及技术来支撑、支持,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aideddrugdesign,CADD)就是其中之一。CADD作为当今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在创新药的开发过程中,不仅为药物的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路,而且还节省了大笔的科研经费,可以说,它的应用对于化合物的“成药”,通常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今天,我们就共同聊聊CADD在新药研发方面的作用,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助力于创新药物的开发!
1.后基因组时代,药物研发模式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了解下,后基因组时代药物研发的模式。首先,科研工作者要通过研究功能基因组及其分子水平上与疾病相关的发病机制,来寻找和确证药物作用的靶标;其次,通过药物筛选,包括借助基于组合化学为基础的高通量筛选,或者基于配体和基于结构的高通量虚拟筛选的方法,寻找有潜力的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生物活性的测试;再次,综合运用结构生物学,分子对接、定量构效关系、药效团等方法,分析药物与受体的构效关系,进一步优化先导化合物分子水平与细胞水平的活性;通过对候选药物的药效、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并结合动物体内体外实验数据来进行评价;最终,药物经过I、II、III、IV期的临床试验,确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经注册批准后进入市场上市销售。
CADD技术可应用到药物研发流程中的大部分环节之中,并且利用这项技术可以在缩短药物研发周期的同时也可相应地减少研发费用,该技术已经被国外许多制药公司广泛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且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据统计,由于分子模拟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介入,使得新药研发的周期缩短了0.9年,直接研发费用降低了1.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