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e率先启动BLA申请
2016年12月4日,Kite Pharma宣布已经启动CAR-T疗法KTE-C19的BLA滚动申报,适应症为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Kite希望在2017年第一季度完成BLA申请,并在当年上市。Kite同时宣布,KTE-C19有了正式名字:axicabtagene ciloleucel。如果一切顺利,Kite将完成超车,领先原来居先的Juno、诺华。
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癌症研究院(NCI)、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西雅图儿童医院等是最早开展CAR-T细胞疗法的研究机构。2013年,Fred Hutchinson、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和西雅图儿童医院的科学家联手成立了Juno。宾大则携手诺华开发CAR-T疗法。处在第一梯队的Kite原本则稍落后于Juno和诺华。三家企业的研发竞争可谓激烈。
Kite:副作用仍多,申报适应症有讲究
Kite的领先产品是KTE-C19,2016年9月26日,KitePharma公布KTE-C19的二期临床研究中期数据(ZUMA-1),疗效达到预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51位患者)总体反应率ORR达到76%,完全缓解率CRR达到47%;转移滤泡性淋巴瘤(TFL,11名患者)总体反应率ORR达到91%,完全缓解率达到73%。Kite希望能在2017年上市该产品,尽管CMO仍保持谨慎态度,主要是KTE-C19仍存在一些严重的安全性问题:所有62名接受治疗的患者中,66%患者发生了较严重的(三级及以上)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40%患者出现了较严重的贫血,29%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29%患者出现了血小板减少症,26%出现了脑病症状,还有2名患者思雨KTE-C19相关的副反应。此外,KTE-C19的疗效持续时间也是一个问题,3个月后总响应率和完全缓解率都出现明显下降,但是否如一期临床研究一样,3个月后的有效率不再发生明显变化,尚不得而知。
Kite此番BLA滚动申报(滚动申报是指临床研究尚未完成,基于已有数据申请上市,同时继续进行临床研究)颇为考究,选择的是无有效疗法的适应症。让人联想到2014年Keytruda直接攻坚晚期黑色素瘤反超百时美施贵宝,手法使用的颇为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