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医药网
首页>医药库> 莫欺少年穷,生物科技的未来希望或许会在这13位年轻人身上

莫欺少年穷,生物科技的未来希望或许会在这13位年轻人身上

时间:2017-02-24 来源:久久健康网

如果你在旧金山联合广场闲逛的话,你会被这里将在明年举行的生物科技会议(1月9号到11号)的氛围所感染,同时你还会接触到代表这个行业中最前沿的一些人,他们都聪明积极,以前或许是学生或者博士后,可是如今已经开创了许多炙手可热的初创公司,就跟科技行业一样,他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风险投资公司。

不过,生物科技行业又有不一样的规则,这个行业的风险投资资本通常是来自那些资格较老的投资者(比如40多岁到60多岁)。因此即使拥有最深厚的学术背景的年轻生物医疗科学家仍然面临着最激烈的就业竞争:因为研究领域对于没有经验的教授缺口很小,同时制药行业又非常挑剔,大家都想雇佣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人。

根据国家研究协会统计,如今拿到他们第一份稳定工作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是35到40岁,更详细地说,当你拿到你第一份同行审批的赞助时,平均来说,你已经42岁了。对于以前的生物科学家们来说,其实那时候就业没有这么困难,在20世纪70年代,拿到第一份赞助的科学家的平均年龄是34岁。另外,根据2014年Glassdoor的研究看,生物科技和制药行业对于审核有资格的应聘者的效率是最低的。

所以这个行业现状是让人泄气的。

然而,一些年轻的科学家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Ethan Perlstein,在哈佛大学攻读分子和细胞生物专业,同时在普林斯顿大学拿到了博士后的奖学金,但他仍然感受到了生物科技行业就业机会的渺茫。但他没有气馁,在2014年,Ethan Perlstein成立了探索稀有疾病治疗药物的公司,名叫Perlara。同时他还成为了年轻生物医药科学家的代言人,旨在提高行业对就业供需不均衡的意识。

两年后,Ethan Perlstein很高兴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很多的生物科技毕业生意识到就业的严峻,从而更好地在各个方面提升自己。因为还是只有很少的公司在解决这个就业供需不均问题,所以找工作的重任还是落在了学生的肩头上。

其实,归根到底这是一个文化的问题,Ethan Perlstein认为,如果如今你不按照父母的期望找工作你会让他们很失望。

如今,我看到了很多年轻人都勇于打破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转而去追求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提升自己,比如有些人通过成为企业家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工作机会,还有些人通过成为咨询师,风险投资者,专利顾问等对这个领域作出贡献。

以下是13个在生物科技领域不断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的年轻人。

Armon Sharei

上一篇:为何亚洲的医疗“独角兽”公司没有美国多? 下一篇:医药工业知识产权诉讼频发 商业秘密纠纷个案金额超亿元
相关文章
相关药品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