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将自2017年1月1日起落实药品两票制,这一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遴选、压缩配送企业。
各城市公立医疗机构通过招标程序,自主遴选配送企业,优先选择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压缩配送企业数量,其中三级医疗机构药品配送企业不超过15家;二级医疗机构配送企业也不超过15家。
▍那么遴选标准又是什么呢?
日前,陕西省铜川市卫计局发了一则遴选公告,其中明确规定,只有符合一定条件的配送(经营)企业才能向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报名。
企业注册资金2000万以上。经营场所和仓储面积不小于1500平方米(其中,冷藏库不小于30立方米);通过GSP认证的企业(遴选时,同等条件下,已建立医药物流中心,取得新版GSP认证的药品经营企业优先,能够执行“两票制”)。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无违法记录。(详见附件)
考虑到这只是陕西地级市对配送商的遴选标准,可以预料到的是,在经济更为发达地区,配送的门槛会更高。如此一来,不知多少药商要出局。
▍对药商的淘汰赛,一触即发
“山东疫苗案”引起的流通整治,和“两票制”贯穿了2016年。如果说整治是提高下行业规范的话,那么“两票制”的推广,就是不折不扣的淘汰赛,正如大家看到的:配送企业数量和标准划明了入围线。
达到标准就能铁定配送?恐怕还会有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所谓淘汰赛,即使如此,优胜劣汰。流通行业的变革,看起来缘起“疫苗案”,但随着“两票制”更加大范围的执行,关乎商业公司兴衰存亡的节点,只是刚到。
或者可以说的更直白点,“两票制”决定着流通企业命脉,把数量和质量都制定量化的标准。这场淘汰赛的场地、奖励已齐备,即将参赛的药商,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