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青光眼日”,为每年的3月6日,是由世界青光眼联合会和世界青光眼患者联合会共同发起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旨在提高青光眼的知晓率。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致盲性眼病,所致失明人数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青光眼日也因此而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青光眼?青光眼都有哪些种类?用于治疗青光眼的药物都有哪些?在这样一个日益引发人们广泛关注的日子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聊一聊青光眼治疗药物的那些事!
1.青光眼简介
青光眼,又称高压眼,顾名思义,其是一种能够严重危害视力并导致眼压增高而引起视盘凹陷、视野缺损的常见病症。其病因复杂,一般认为是由于眼球内房水循环动态平衡遭到破坏,即房水产生过多或排除困难而最终导致青光眼的发生,如病情过重,则可以致盲。
作为全球范围的主要致盲症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患有青光眼的人数日趋增多,现今我国青光眼的发病率达到0.5%~1.84%,在眼科疾病中位居第二,约占眼科疾病的16.25%。而在全球范围内,青光眼患者人数更是高达8300万,35岁以上的将近856万,其中,因青光眼导致眼盲的患者人数也已近100万。不合理的生活习惯、病因遗传、用眼过度、不合理用药,甚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可能会引起青光眼的病症。
2.青光眼的类别
临床上,青光眼常被分为“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和混合型青光眼”四大类,其中先天性青光眼又分为婴幼儿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形成的原因,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眼前房角发育异常,致使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25%~80%的患者半年内即可显示出来,90%的患儿到一岁时可确诊;10%的患者在1~6岁时出现症状,30岁以下的青光眼均属此类范畴。而原发性青光眼可根据前房前角的形态及发病缓急,又分为急、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等。对于继发性青光眼,则是由眼部及全身疾病所引起的青光眼,其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常见有因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角膜炎、结膜炎、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外伤性青光眼等。以上两种原发性青光眼如果同时存在时,且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的便称之为混合型青光眼。
3.传统的青光眼治疗药物
眼内压升高是导致青光眼视野缺损、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青光眼诊断与治疗的重要指标。虽然激光及手术治疗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利用药物降低眼内压仍是目前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青光眼治疗药物以前列腺素类衍生物、局部碳酸酐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和胆碱受体激动剂五类降眼压药物为主。其中,每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代表药品,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