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医药网
首页>医药库> 全球上市、临床、临床前、停研药物的靶点统计分析

全球上市、临床、临床前、停研药物的靶点统计分析

时间:2017-07-09 来源:久久健康网

前言

靶向药物的研发已是各大药企新药研发立项的常规选择,靶点的选取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一个就是研发的竞争情况,应避免过度同质化。Nature等杂志发布过多篇药物靶点统计分布的文章,本文不再赘述,本文旨在通过列举全球新药研发中上市、临床、临床前、停研药物的主要靶点信息,统计上市/临床/临床前/停研各阶段的比值,有助于对相关靶点进行初步定位评估。

上市药物主要作用机制(靶点)

本文选取的药物不包含仿制药,并且去除组合物和无确证靶点药物,还有一点需说明的是,目前大约有20%的药物为双靶点或者多靶点作用。目前仍在上市的两千多个药物中,其作用机制(靶点)Top100如下表所示,前4个靶点均属于生物类型(蛋白重组)药物,对应的数量多达六七十个,相关联的适应症分别是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肝炎等。排在第5位的Opioidreceptormuagonist主要适应症为疼痛,且基本是化学小分子研发。紧接着是大家熟知的与糖尿病关联的胰岛素(受体)靶点,但其“上市/在研药物比值”不超过0.3(注:此处在研药物包含上市药物),说明目前有大量的药物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其它上市/在研药物比值偏低(小于0.2)的作用机制(靶点)包括TNF binding agent,TNF alpha ligand inhibitor,B-lymphocyte antigen CD20 inhibitor,VEGF-2 receptor antagonist,VEGF receptor antagonist,Epidermal growth factor antagonist,Topoisomerase II inhibitor,Erbb2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inhibitor,Insulin sensitizer。换个角度,上市/在研药物比值偏低(大于0.8)的作用机制(靶点)包括Streptokinase stimulator,PGE1 agonist,Alpha adrenoceptor antagonist,Vitamin D3 receptor agonist,Antithrombin III,Retinoic acid receptor agonist,说明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发的药物并不多,也许有靶点本身、临床需求或市场饱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上一篇:CFDA器审中心主任:医疗器械审评权不能太集中! 下一篇:2017值得关注的9种重磅药物 预计2021销售额达160亿美元
相关文章
相关药品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