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医药商业企业大致分为十一种类型(不包括药材商):
1、代理销售商:代理药企的产品为主,核心区域有自己的销售队伍,有终端资源,也通过招商模式拓展非核心区域市场。
2、代理招商型:代理药企的产品为主,没是队伍,通过对代理区域的市场招商完成销售,没有终端资源,几乎无市场掌控能力。
3、区域配送商:区域内招标、基药等政府、医院、医联体指定配送商业,配送这些指定产品毛利低,也会配送外部产品,毛利稍高。没有专业的销售团队,与自然人合作较多,区域性质明显,发展潜力很小。
4、流通调拨商:以大流通普药品种为主,纵向层层调拨,横向跨区域调拨,业务量大,毛利低,有较为完善的配送体系,资金回笼有风险。
5、经销商:所在区域有销售队伍,大部分区域没有销售队伍,主要是为制药企业解决物流、资金和招标等问题,通过自身的配送系统向下级商业配送,提前垫付产品资金。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配送能力,但销售功能较弱,
6、过票挂靠商:依靠医药个代过票和挂靠为主,依托税利的差额盈利,无销售队伍,无终端资源。
7、医院纯销商:区域内有较好的医院终端资源,主要围绕招标、二次议价后的产品,帮助制药企业进入医院,有自己的临床销售队伍,主要是小包为主,很多业务与枪手合作。
8、第三终端纯销商:分销为主,小型商业,主要是面对药店、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营医院销售,这类终端资源较为丰富。
9、基层市场批发配送商业:盘踞在县城,以向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医院、药店和村诊所或村新农合门诊进行渗透为主的基层市场商业体系。
10、第三方物流商:有部分配送商功能,但也承接政策外药企对终端配送,无销售队伍,配送体系和仓储体系较强。
11、大型商业:大型商业有代理功能、配送功能、经销功能、调拨功能、纯销功能,但主要是地市级以上市场,缺乏市场深度。资金实力强,政府资源强,终端资源差。
那么我们下面就详细分析一下各种类型的商业企业转型方向,由于上面的分类是为分类而分类,所以,实际上很多医药商业企业可能有多种运作形式,可能既是代理商,又是分销商,既做纯销也做配送,各种业务形态是交叉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不同类型的商业企业应该怎样转型。
第六类过票挂靠业务为主的医药商业企业不做讨论,因为这类企业基本没转型的必要,即便转型,也很艰难,不如注销。
根据国家对医药领域的相关政策,第三方医药服务体系麦斯康莱创始人史立臣认为未来的医药商业结构会形成以下态势: